本专业限招理科考生
本专业兼招文理科考生,本专业为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兼招文理科考生
正高级工程师,昆明市西山区政协委员,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单位
学院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乐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滇池学院云南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中心”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单位
学院与云南省多家知名企业共建一流学科、工程研究中心,满足学生校内外高品质实训实习。
省级一流学科“高原山地智能建造技术”项目单位,省级同类学校唯一。
拥有功能齐全的基础实验室 13 个,现代数智化实验实训平台 5 个。为学生搭建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及实践平台。
省级“基于北斗的数字化安全管理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单位。
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等高水平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国家级金奖(特等奖)2 项、银奖 1 项、一等奖 9 项、二等奖 2 项、省级奖项近 200 项。
省级“乡村人居环境安全策略研究”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单位。
教师队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比例超 60%,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超 2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55%。教师团队多次获云南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68项,出版有影响专著、教材 23 部,国家级行业标准、专利、软著权 19 项,发表高水平论文 156 篇。
省级“基于智能技术的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单位。
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高质量就业率居同类学校前茅。
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数字化时代的土建类学生工程能力提升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单位 。
本专业依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以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一流学科培育项目为支撑,形成了数智化理念、建筑数字信息技术和传统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拥有功能齐全基础实验室 10 余个、BIM 实训中心、装配式实训室、建筑机器人实训室、数字化安全与智慧工地仿真实训中心等软硬件教学设施。
培养掌握传统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数字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知识,获得现代数字化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新建和更新改造项目、道路、桥梁等设施的结构设计、智能化施工、智慧化管理等工作,能适应现代建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本核心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及无人机测绘、土木工程材料、工程项目智能管理、BIM 应用技术等。
路桥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路桥工程智能化施工、路桥工程智能检测等。
智能建造方向:装配式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智能建造技术与设备、智能机器人应用等。
更新与改造工程方向:既有建筑安全性评估、工程事故分析处理、土木工程智能检测与监测等。
基础训练: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课程实验:物理实验、建筑材料试验、材料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混凝土结构试验;设计实践:各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程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生可到建设单位、工程咨询公司、规划及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BIM 信息数字技术融入教学,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学科竞赛成绩突出。
课程设置 “双全”理念:“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控”理念和“土建、安装、市政、公路”多方向理念,拥有广联达系列、同望、REVIT、PKPM 多种造价实训软件,学生就业选择广。
依托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科技创新团队,产教融合搭建多层次实践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依据“新工科”及省级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建筑数字信息管理理念及方法,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工作的“懂技术、通法律、知经济、会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工程经济学、建筑 / 安装 / 装配式 / 市政工程计价、公路工程概预算、 BIM 虚拟仿真信息技术应用(广联达、同望、REVIT、PKPM)、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成本管控、工程投资估算与决策等。
基础训练:认识实习;课程实验及实训:建筑材料试验、建筑工程计价实训、招投标模拟综合训练;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程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可到建设单位、规划及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公司、企事业单位基建管理部门、房地产、工程咨询公司(机构)、审计部门、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估算、概预算、结算、招投标价的编制与审查、合同管理与成本管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等工作。
从事 BIM 建模员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经济评价等,还可以从事 BIM、CIM及数字化技术等各类建筑数字技术应用、建筑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孪生应用的管理工作。
依据“新工科”及省级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以省级一流学科培育项目和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为支撑,形成了低碳建筑与可持续环境设计和建筑更新与适应性再利用两个特色,拥有绿色建筑、数字孪生,VR、RTK、Smart3D、OR 等软硬件条件,学生在各类国际级、国家级竞赛中获奖 50 余项。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特色方向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与时俱进地掌握信息、数字、智慧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筑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特色选题融入),建筑构造与材料、建筑物理、绿色建筑技术、城市更新、智能测绘、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等。
认知调研:空间行为认知、构造与材料认知、课程设计调研;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设计、无人机操作、航空摄影测量(含倾斜摄影)、建筑物理环境模拟与分析(实验和软件)、三维建模、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建筑设计:既有建筑改造、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快速设计与表达等专题、毕业设计;职业化训练: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可在政府相关部门,设计研究院、事务所,智能建筑技术公司,咨询与顾问公司,IT与通讯企业,文化旅游地产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