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首届“春城有礼”城市礼物设计大赛“大学生设计工坊”启动——滇中新区青春创意舞动产业未来

2025年3月23日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陈茜 校对:杨俊文 责编:宁显美

3月19日,在滇中新区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近百名滇池学院的大三学生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详细了解昆明市低空经济的发展规划、无人驾驶物流汽车可以提供哪些商业场景……

这是首届“春城有礼”城市礼物设计大赛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设计工坊”的首场实践考察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滇中新区企业,与新区企业家和资深设计师面对面交流。从电力设备的金属棱角到茶叶包装的棉纸图案,从人体工程学数据到淋浴花洒的设计细节,一场关于设计与产业如何共舞的对话快乐展开。

中驰三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管理工作的赵庆威眉头微蹙地站在同学们面前。“我们的产品技术过硬,但外观设计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家与南方电网合作多年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和工业领域,却始终难逃“功能优先,审美滞后”的行业惯性。他期待学生设计团队能为产品注入新活力:“将电力行业的特点和新理念融入设计方案中,使产品在外观上更具行业特色。”但他也坦言局限——电力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国标安全规范,“设计师得先理解生产线上的限制,再谈创新。欢迎你们来工厂进行深度交流。”

云南华尔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视觉设计和市场运营的曾雨舟、曾莘格邀请学生们到企业走一走,“我们非常注重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希望借助大学生们的创意和想法,为产品外观、包装和推广提供创新思路。”

在茶香氤氲的云南阳溢茶仙子茶业有限公司,从事企业形象设计工作的黄春艳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云南省的四大产茶区,“公司茶山总面积达1.13万亩,拥有12个基地。设计需求包括茶纸、茶袋等产品包装,也经常进行展陈布置。你们的设计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更年轻的消费者。”

滇池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昌思红举起手机连续拍照,茶饼包装上的傣锦纹路、笋壳捆扎的工艺细节都被收入镜头。“包装不仅是容器,更能体现设计者希望消费者感知的来自产地的人与自然的更多信息。”她在笔记本上写道:“西双版纳茶山的晨雾是灰蓝色,临沧古茶树的树皮裂痕像陶土——这些色彩和肌理能否成为设计语言?”

滇池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副教授文雅看着学生们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感慨良多,“大学生去企业实地考察对产品设计非常有帮助,能够帮助学生从设计流程到生产过程获得全面的体验。未来也会有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成为产品设计师。”她提到往届毕业生的成功案例:有学生创办了服装品牌,月销售额达到20多万元;还有毕业生专注于cosplay装备和汉服设计,订单主要面向美国市场。“云南企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学生参与企业考察的机会较少。这次‘春城有礼’城市礼物设计大赛‘大学生设计工坊’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设计实践平台。”

滇中新区两亚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树青也是一名资深设计师,他的现场教学更是为同学们带来很多思考。他举起一个普洱茶饼包装盒问道:“普洱茶饼喝掉后,这个盒子该如何处理?”随后揭晓答案:“茶盒应该能够循环利用,最好使用环保材质,不要增加环境负担。设计师还要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接着又抛出另一个案例:某国产马桶照搬欧美尺寸,导致亚洲用户体验不佳。“设计不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必须研究真实的人。作为设计师,我们要思考人与产品、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如何影响社会生活和文化。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积极参与本次设计大赛,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市场洞察力,将设计作品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动设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也在学生中引发热议。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同学们用AI生成一组未来感十足的电力设备概念图,再用手绘板调整机械结构。“AI能快速提供风格灵感,但真正的创新必须落地。”滇池学院副教授王禹适时与学生交流:“低端的美工岗位可能被替代,但能融合技术参数、文化基因和用户洞察的设计师,永远是稀缺资源。”

正是这些犀利的观点碰撞让“大学生设计工坊”的首场实践考察活动充满张力。正如昌思红同学在所言:“我们开始明白,设计不是让人惊叹‘好漂亮’,而是让人感叹‘这就是云南’。”当同学们登上返程大巴,速写本上写满待解的命题:如何让电力设备既有科技感又不显冰冷?怎样把千年茶文化装进年轻人喜欢的包装?车窗外的滇中新区期待着年轻设计师们给出自己的答案。

那些精彩的创意,就藏在即将参赛的设计图纸的线条里。


原文链接:

https://ynrb-wap.yndaily.com/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eid=cadcad9f794de21a×tamp=1742720206419


维护:新闻中心 主管:党委宣传部 联系:0871-64893787